文化(hua)中国行·长江之歌(ge)|芜湖铁(tie)画: 铁(tie)与火之歌(ge) 艺与技(ji)之美,迎(ying)客松,张家康,创作
本文转自【安徽日报】;
迎(ying)客松既是黄山的标记性景观,也是安徽省的意味之一。
活(huo)着界(jie)上最大的城市公园安徽合肥骆岗(gang)公园,有一幅巨幅芜湖铁(tie)画《迎(ying)客松》鹄立在安徽园出口处,用傲立的姿态迎(ying)接着五湖四海的来宾。
很多人都听说过“水墨图画”,但(dan)并没见识(shi)过这(zhe)样的“铁(tie)墨图画”。
芜湖铁(tie)画吸收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,将民间(jian)剪纸、雕刻、镶嵌等艺术的技(ji)法融为一体,以锤为笔、以铁(tie)为墨、化(hua)砧为纸、锻铁(tie)成画,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,也是国家级(ji)非物质文化(hua)遗产。
而另一幅更为闻(wen)名的铁(tie)画作品《迎(ying)客松》,则享誉海表里。
1959年,随着北京群众大会堂(tang)的顺利落(luo)成,中央要求各(ge)省、直辖市和自治区(qu)自行装修安排各(ge)自的集(ji)会厅,并能体现地方(fang)特色。安徽省委经过细致(zhi)研究,多方(fang)征求意见,最后决定以芜湖铁(tie)画《迎(ying)客松》来装饰安徽厅。
这(zhe)幅铁(tie)画《迎(ying)客松》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王石(shi)岑传授创作画稿,老铁(tie)画艺人储炎(yan)庆率领众门生锻制(zhi)。松针茂密,约有两万根,需一根根锻打出来。松干上树皮嶙峋,每个鲮圈要经过数(shu)百次密如骤雨的锤锻能力呈现出那(na)一份沧桑感。
铁(tie)画《迎(ying)客松》制(zhi)作完成后,先是被送到了群众大会堂(tang)安徽厅。周(zhou)恩来总理看到后赞不绝口,指示将这(zhe)幅铁(tie)画移至(zhi)接待外国政要和贵宾的大厅,体现中国人迎(ying)客天下的美好寓意。
1997年,为迎(ying)接香港回归(gui),全国各(ge)省、直辖市和自治区(qu)均向(xiang)香港迥殊行政区(qu)赠送贺礼。安徽省群众政府赠送香港特区(qu)政府的贺礼是巨幅铁(tie)画《霞蔚千秋》,同样是以迎(ying)客松为创作素材。整个画面气势磅(pang)礴,12棵松树寓指其时12亿中华儿(er)女喜迎(ying)香港回到祖国的怀(huai)抱。
可以说,迎(ying)客松一直是当代(dai)芜湖铁(tie)画中异常重(zhong)要的题材之一。
国庆节(jie)前夕,我们来到芜湖市工艺美术厂,拜访安徽省第一届工艺丹青妙(miao)手(shou)、国家级(ji)非遗“芜湖铁(tie)画锻制(zhi)技(ji)艺”传承人张家康。
芜湖市工艺美术厂位于镜湖区(qu)的九(jiu)华山中路(lu),厂区(qu)西面就是奇丽的赭山公园。早晨(chen)7点半,我们赶过去,正看到很多晨(chen)练(lian)老人在广场(chang)上舞剑(jian);厂区(qu)的门脸(lian)不大,但(dan)一走进去,院落(luo)中小桥(qiao)流水,大树参(can)天,一幅长20米、宽4米的巨幅铁(tie)画赫然映入眼帘,形貌着芜湖铁(tie)画的进展史。仿(fang)佛(fo)一下失落(luo)进图画画境中,心瞬间(jian)沉寂了下来。
张家康老人与共和国同年,今年75岁。他13岁入行,从学徒工做起,与铁(tie)画相伴(ban),眨眼就是62年。厂里的工作职员说,张老几十年如一日,每天早晨(chen)7:00准(zhun)时坐在工作台前。我们来到工作室时,张老已(yi)在工作。只(zhi)见他脚踩点焊机,升腾起赤(chi)色火苗,铁(tie)块在火苗的熔断下,已(yi)“和泥巴一样软”,张老手(shou)起锤落(luo)间(jian),敦实的铁(tie)块已(yi)变成了一根根松针。而这(zhe)“红(hong)锻”技(ji)法,正是铁(tie)画的灵魂(hun)。
据史料记载(zai),芜湖铁(tie)画是由明末清初的打铁(tie)匠(jiang)汤鹏(peng)和画家萧云从共同创造,至(zhi)今约有三百五十余年历史。
汤鹏(peng)是一个生存在社会底层的打铁(tie)匠(jiang),史料甚少,只(zhi)知(zhi)他年少离家,从江苏溧水来到芜湖学打铁(tie),终身穷苦,现遗有《四季(ji)花鸟》《竹石(shi)图》《溪山烟霭》等铁(tie)画作品,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、安徽省博物院和镇江市博物馆。而萧云从则是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画家,新安画派支流姑孰画派的创始人,创作的43幅《平静山水图》影响(xiang)甚广。
这(zhe)两位身份职位都悬殊的人,却(que)在芜湖的萧家巷相遇相知(zhi),并成了忘(wang)年交。汤鹏(peng)虽没太多文化(hua),又以苦力谋生,却(que)酷(ku)爱绘画,艺术感悟力极好,萧云从便常赐画稿,并指导他以铁(tie)作画。今天,在芜湖古城萧家巷的巷口,还(hai)有一幅墙(qiang)体铁(tie)画《梅花小筑》,形貌的就是这(zhe)二(er)位芜湖铁(tie)画创始人当年合作的场(chang)景。
张家康坦言,铁(tie)画创作,首先要有过硬的打铁(tie)技(ji)能,其次还(hai)要有很好的艺术意会力。“我当年入行,学徒工做了三年,那(na)三年只(zhi)能帮(bang)徒弟做些辅助工作,因为打铁(tie)究竟是有一定危险性,需要胆大心细,把每个基础步骤都练(lian)踏实。”向(xiang)张老请教学好铁(tie)画最重(zhong)要的因素是什么,老先生思考片霎(sha),“有耐烦,能吃苦,还(hai)要有赓续学习的能力。”
老先生16岁上手(shou)学做铁(tie)画,一做六(liu)十多年,他自己(ji)说,“一天没停过”。芜湖铁(tie)画虽是技(ji),但(dan)能成为大师,必须上升到对艺的理解和酷(ku)爱。“ ‘以锤代(dai)笔、以铁(tie)作墨、锻铁(tie)成画’,不能满是照葫芦画瓢,而要进行二(er)次创作,铁(tie)画的远近、条理、真(zhen)假、疏(shu)密干系,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,还(hai)要能充(chong)分理解作品的人文内在。”听他侃(kan)侃(kan)而谈黄公望、倪瓒、唐伯虎、八大山人,谈到中国文人画中的柴笔简笔,线与面,远山近景飞笔留白,眼神里都是色泽。
工作室里挂满了张家康的作品,他说近年来最中意的一幅铁(tie)画作品叫《富春(chun)山居图》。2003年,他受(shou)元朝画家黄公望的《富春(chun)山居图》影响(xiang),决定制(zhi)作一幅大型铁(tie)画。正要着手(shou)时,厂里突然来了笔大单,他只(zhi)好先完成厂里任务(wu),谁知(zhi)一耽搁就是两年。后来他给自己(ji)下了死下令,不做完《富春(chun)山居图》不再制(zhi)作其他铁(tie)画!终于,耗(hao)费22个月,铁(tie)画《富春(chun)山居图》问世。
这(zhe)幅铁(tie)画中,丘陵起伏,峰(feng)回路(lu)转,江流沃土,沙町平畴。这(zhe)幅画中的树,就分为柳、松、杂木、灌木等好几种;画面还(hai)包括山水、人物、植物、房屋、桥(qiao)梁、草棚等,非常费工夫。别的,画中的题字、落(luo)款就有570个字,还(hai)有大小17个印章,打制(zhi)起来,也很考验铁(tie)画锻制(zhi)技(ji)艺的全面性。
2023年的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,张家康将这(zhe)幅作品捐赠给了芜湖市博物馆,“进展更多人能感觉到芜湖铁(tie)画的魅力,喜好上这(zhe)一传统技(ji)艺。”
铁(tie)画,绝对算得上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“奇葩”,它为什么会诞生于长江之畔的芜湖呢?
据芜湖铁(tie)画博物馆的担任人介(jie)绍,芜湖地矿(kuang)资源丰富,沿长江,下游是铜都铜陵,下游是钢城马鞍山,铜、铁(tie)等有色金属矿(kuang)产丰富。在上世纪(ji)八十年代(dai),在芜湖市南(nan)陵县境内,还(hai)发明了大工山古铜矿(kuang)冶炼遗址群,是我国最早的古铜矿(kuang)冶炼遗址之一。宋朝时,芜湖更是全国的冶炼业中心,有“铁(tie)到芜湖自成钢”之说。加上芜湖作为四大米市之一,是重(zhong)要的水陆交通枢纽,社会空气既崇文也崇商,才有机遇诞生出这(zhe)座城市的特色文化(hua)——“芜湖铁(tie)画”。
芜湖铁(tie)画博物馆就在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内。采访当天,我们还(hai)偶遇了来自塞尔维亚(ya)的游客乔治,他和芜湖朋友(you)陶(tao)先生一路(lu)来参(can)观。“很好奇,他们是怎样用坚(jian)硬的铁(tie)块画画的呢?中国画虽然和油画不一样,没有颜(yan)色,但(dan)也异常美。感觉这(zhe)些画很震撼。”
芜湖铁(tie)画,远观墨色淋漓,近叩叮咚有声,是富有力量的柔韧(ren)之美。正如歌(ge)中所唱的芜湖那(na)样,半城山半城水,柔情与激情,就那(na)样,完美结合在了一路(lu)。